二甲双胍与心脏之间有着怎样耐人寻味的故事呢?跟着Howlett教授一同来经历一段为期60年的心血管获益“时光旅行”吧~
来源丨医学界内分泌频道
降糖药与心脏的恩怨情仇是近十年来学术界关注的焦点,其中的波澜起伏不亚于一部大片。有些降糖药因心血管获益而声名鹊起,还有一些因心血管隐患而受“黑框警告”等惩罚,甚至被迫退出市场。
作为诞生于1957年的经典老药,二甲双胍与心脏之间同样有着耐人寻味的故事。当地时间9月11日,在葡萄牙里斯本举行的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(EASD)2017年会上,Howlett教授用大量循证证据将这个跨越60载的故事娓娓道来。
EASD年会现场
1
摆脱禁忌证的“紧箍咒”
时光倒流到二甲双胍上市伊始,在禁忌证一栏中赫然写有“充血性心力衰竭”和“急性心肌梗死”的字样。1988年发表在《糖尿病和代谢》杂志的一项动物试验率先对这个“紧箍咒”发起了“挑战”:持久性结扎左冠状动脉的大鼠在接受二甲双胍治疗后,心肌梗死面积和坏死区域有所减小,而且呈剂量依赖性。
动物试验中的发现能否在人群中应验?对于这个疑问,里程碑式的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(UKPDS)给出了进一步的回答。从1977年到1997年,30年的干预期结束后,所有生存患者被纳入为期10年的后续研究。结果再次显示,二甲双胍强化治疗能显著降低心肌梗死风险,降幅达33%。
2
改善心梗预后
二甲双胍的心血管获益之旅一经开启,便燃起了学者们探究该药在心血管二级预防中作用的浓厚兴趣。2010年发表的一项纳入近2万例患者的国际多中心研究(REACH)揭示了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接受二甲双胍治疗的获益:与其他口服降糖药相比,二甲双胍组全因死亡相对风险显著下降24%的同时,心血管死亡、心衰死亡、主要不良心脏事件(MACE)相对风险分别下降21%、31%和12%。
试验结果令人不胜欣喜。事实上,早在REACH研究结果公布近6年之前,已经有研究证实了二甲双胍较其他口服药物在任何临床事件、心肌梗死和死亡风险降低方面的优势(图1)。
图1. 冠脉介入后患者接受二甲双胍治疗后的获益
无独有偶,二甲双胍的这一优势在2011年公布结果的Digami2研究(中位随访时间4.1年)中也得到印证。该研究揭示,不同降糖药物对心梗预后的影响并不相同。
急性心肌梗死存活出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接受二甲双胍治疗后,较常规治疗显示出死亡(HR=0.65)、心血管死亡(HR=0.7)和癌症死亡(HR=0.25)风险的显著降低;但这种获益在磺脲类和胰岛素治疗的患者中却无法得到,胰岛素治疗甚至显著增加了非致死性卒中或心肌梗死风险(图2)。
图2. Digami 2研究显示二甲双胍改善心梗后患者的预后
3
心衰患者与二甲双胍的“鹊桥相会”
心衰患者无法使用二甲双胍?答案是否定的,因为最初的认识正被越来越多的正向结果所打破。一项于2012年发表的荟萃分析显示,二甲双胍可以降低糖尿病患者新发心衰风险,同时还能提高糖尿病合并心衰患者的生存率。
证据是指南更新的基础。2008年,加拿大糖尿病协会《临床实践指南》推荐将二甲双胍作为糖尿病合并心衰患者的一线用药;而就在1年之前,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(FDA)已将心衰从二甲双胍的绝对禁忌证中移除;2011年,美国糖尿病协会(ADA)在指南中同样支持肾功能正常的稳定性心衰患者接受二甲双胍治疗。
这些指南和声明,都无一例外地对二甲双胍应用于糖尿病合并心衰患者持积极态度。
4
非糖尿病患者亦可获益
近几年,部分针对非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二甲双胍的心血管相关研究均未得出阳性结果。就在业界学者准备盖棺定论之时,备受瞩目的REMOVAL研究结果给了这部分人“当头一棒”: 成年1型糖尿病患者应用二甲双胍3年,最大颈动脉中层厚度(cIMT)值有所下降——后者,正是重要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之一。就药理机制层面而言,二甲双胍的有益作用不止于此,抗动脉粥样硬化、抗栓和抗炎作用都已得到公认。这些优势为该药带来降糖之外的心血管获益提供了有力依据。
总之,回顾二甲双胍60年一路走来的历程,多项前瞻性/观察性研究结果均证实了该药对心血管的长期获益。此外,对二甲双胍禁忌证的部分解除,使得更多患者受益于它。未来,期待二甲双胍在非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得到更多长期证据的验证。